赵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妇女就业创业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妇女就业创业的关心和支持,建议政治站位高,为民情怀浓,充分体现了对妇女就业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对进一步做好妇女就业创业工作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我局认真吸纳州妇联、州教育局、州科技局、州司法局、州财政局、州商务局、州农业农村局、州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工作意见建议,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部署要求,落实省“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和“关于进一步推动全省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实施“巾帼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千方百计助力妇女高质量就业。截至2025年5月底,全州128.39万全口径女性劳动年龄人口实现就业89.63万人,就业率69.8%;2024以来,全州女性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占城镇新增就业总数(6.25万人)的41.6%,实现了省级要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中女性比例保持在40%左右的目标任务,我州妇女就业形势总体向好。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策扶持为重,保障妇女就业创业权益。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州、县两级均成立以党委、政府领导为组长的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党委、政府统筹协调,人社、妇联等部门协同发力,压实做好妇女就业创业的政治责任。依托已建成的南部、北部“就业共享联盟”、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会等社会组织力量,向妇女开展岗位推介、就业服务、技能培训,鼓励帮扶妇女就业创业。二是加大政策扶持。我州先后出台《黔南州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黔南州进一步做好促就业稳就业工作若干措施》《黔南州市场主体培育实施方案(2022-2025)》《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职责任务,落实资金保障,以政策促进妇女就业创业。三是加强权益保障。利用“两节”“妇女节”“普法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开展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督促落实好妇女带薪休假、体检、产假等权益,检查各用人单位在公开招聘中存在的就业歧视行为,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
(二)坚持就业服务为先,拓宽妇女就业创业渠道。一是劳务协作省外转移妇女就业。加强与劳务协作地人社部门交流互访,去年以来收集省外适合妇女就业岗位40万余个,采取驻外劳务协作站定点服务、专车专列定向输送、“点对点”有组织输出、能人带岗引岗等方式,促进全州30万余名妇女在省外稳定就业。二是举办专场招聘促进妇女精准就业。实施稳就业促发展八项行动、今冬明春稳岗就业系列活动,紧扣州内企业用工需求,通过企业服务专员访企问需、规上企业用工监测、组织入企观摩、集中输送返岗等方式,促进规上工业企业吸纳妇女就业2万余人。举办“妈妈岗”专场招聘会、春风送岗系列招聘、直播带岗等761场,发布招聘岗位76万余个,促进妇女群体精准快捷就业。三是开发岗位促进妇女就近就业。积极鼓励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引导主动参与“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去年以来,办理政策性聘用或转聘477名女大学生到我州基层就业。扶持就业帮扶车间设立“妈妈车间”“妈妈岗”,吸纳1万余名妇女居家就业。对就业困难妇女,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3万余人。
(三)坚持技能培训为要,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质量。一是搭建妇女培训平台。主动谋划建成“贵州磷化工和新材料”“贵州绿茶(黔南都匀)”两个省级技能培训基地和三都县综合实训基地,运用州内各类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职业培训基地等搭建妇女培训平台,大力实施基地培训、示范培训、输转培训,去年以来,累计组织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1万余人,占培训总人数的36.67%。二是培育品牌带动就业。实施“黔灵家政”“锦绣计划”等示范培训项目,积极培育吸纳妇女为主的“三都水族马尾绣娘”“桥城家政”“罗甸缝纫工”劳务品牌,并获评省级劳务品牌,带动妇女就业成效突显。三是突出特色技能培训。针对妇女就业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定向妇女技能培训。去年以来,全州聚焦纺织缝纫、服装制作、刺绣蜡染、家政等岗位开展妇女技能培训400余人次。
(四)坚持示范引领为实,支持妇女创业带动就业。一是创业大赛评选一批。通过举办“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黔南选拔赛、贵州省职业技能大赛、全州职业技能大赛等,评选出一批优秀妇女能手,涌现出“十佳金牌导游”荔波县客乐达旅游有限公司高级导游方庆等典型。在去年3月举办的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黔南选拔赛中,35名获奖选手有12名是女能手。二是基层挖掘选树一批。大力扶持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深入挖掘女能人、返乡创业妇女,以技能培训助力妇女就业。先后挖掘选树三都县电商创业能人潘晓优、罗甸县民族刺绣能人卢小梅等代表。三是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发挥“妇”字号基地作用,积极培育妇女致富带头人,先后培训涌现出惠水县返乡创业女青年冉光津、三都县天才妈妈韦桃花、贵州瓮安鑫产园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黄红缨等一批创业带头人,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2024年55户女性个体工商户通过省级审核认定为“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去年以来,向妇女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41万元、创业担保贷款4778.7万元,扶持200余名妇女实现创业梦。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差距。一是用工需求下降、拓宽就业渠道压力增大。受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影响,州内新增市场主体趋紧,用工行业恢复缓慢、工业提振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吸纳农村劳动力较多的建筑、加工制造等行业恢复较慢影响,用工需求总体偏弱;省外沿海发达城市部分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加上受国际贸易外部环境影响,出口型企业产品“出口转内销”、订单减少等,外出务工渠道变窄,稳住妇女就业压力增大。二是培训意愿不强、训后就业转化率不高依然突出。留乡未就业妇女大都照顾小孩、老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偏弱,参加培训意愿不强,即使参加培训,但训后就业积极性不高,影响训后就业率。同时,培训多集中在传统家政、手工等领域,而电商、旅游服务等新兴产业培训不足,影响妇女就业质量。三是就业机会不均、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受利益目标影响,一些用工单位在招工时存在性别偏见,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行业更倾向于男性,部分服务行业虽女性较多,但管理岗位仍以男性为主,女性求职者面临隐性门槛,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及对妇女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促进妇女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全力做好妇女就业创业。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就业优先政策,联合妇联等部门出台促进妇女高质量充分就业政策措施,强化争资争项,调动财政、税务、金融等力量,全面落实稳岗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妇女就业创业。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深入高校、社区、园区、农村等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和妇女就业创业先进典型事迹宣讲,激发妇女就业创业热情。二是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对内,协同发改、工信、商务、民政、国资、妇联等部门,深入挖掘州内规上工业企业、重点工业企业、重大项目建设用工岗位,储备一批岗位促进妇女就业。稳定公共部门、国有企业和基层项目政策性岗位供给,实施就业帮扶车间吸纳、以工代赈项目吸纳、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就业促进行动,引导妇女就近就业。对外,加强与黔南籍劳务输出集中地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劳务协作,建立常态化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变化,收集提供更多适合妇女就业岗位信息。充分发挥驻外劳务协作站稳岗就业作用,为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就业指导、劳动维权等一站式服务,稳定妇女外出就业。三是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持续优化“天眼就业”智慧服务平台功能,强化智能匹配、在线签约等数字化服务模块,为妇女求职者和企业搭建实时供需对接。组建“就业服务专员”队伍,向重点企业和失业人员提供“一对一”跟踪服务,通过高频组织政策宣传、职业指导、岗位推送、公共招聘服务等,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促进妇女高质量就业。加强妇女就业失业动态监测,针对性向妇女提供就业帮扶。四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妇女培训意愿和市场培训需求实际,将家政服务、民族手工艺、电商等适合女性的培训工种纳入“百千万”示范培训、基地培训、输转培训体系,精心制定培训计划,清单化、项目化推进技能培训。强化校企合作,扩大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规模,提升妇女培训就业转化率。引导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帮助妇女提升职业技能,提高就业创业竞争力。五是加强劳动权益维护。围绕就业促进法、劳动法、妇女劳动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联合司法、公安、市场监管、妇联等部门开展宣传宣讲,提升妇女的法律意识和劳动维权意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依法依规处理歧视妇女就业等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营造妇女就业创业良好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我州妇女就业创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给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助推妇女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
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