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黔南州委:
非常感谢你们对黔南州“富矿精开”工作的高度关注以及提出的宝贵建议。你们的提案紧扣我州服务国家战略、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入剖析了当前技能人才培养与“富矿精开”需求间的差距,并提出了极具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这对我们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黔南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稳就业促就业政策,坚持技能强州、技能富民举措,扎实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职业技能体系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提供技能人才保障。2024年以来,全州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41万人次,取得证书3.1万人次;全州技能人才总量达35.53万人次,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8.21万人次,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3%。
(一)聚焦技能人才培育,筑牢发展根基。一是建好技能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构建“一县一基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建成磷化工和新材料、贵州绿茶、桥城家政等8家特色产业技能培训基地。依托基地培训、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入实施“百千万”示范技能培训、跨省异地培训、“今冬明春”三大培训项目等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强化无机化学反应生产工、硫酸生产工、化工总控工、农机驾驶操作员等急需紧缺工种培训,组织学员参训后进行技能等级证书及特种操作证书考试。2024年以来,累计组织群众参加职业技能培训3.41万人次,依托基地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7000余人次。对符合规定且培训成效显著的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及行业从业人员等按规定开展技能培训取得成效的,给予培训补贴。此外,瓮安金正大、福泉川恒化工两家企业新增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我州成为省委就业培训联盟改革首个试点和贵州磷化工就业培训联盟牵头地区。二是推进技能人才院校培养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作用,推进“学历证书“双认证”制度,推动学校与企业搭建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2024年以来,全州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在校学生2万人次,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8万余人次。鼓励支持技工院校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专业,州内6所技工院校,贵州应用技师学院已开设有化工专业;通过组织开展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技能双提升。三是推进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先后出台《黔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黔南州试点推进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评价技能人才的实施意见》及《黔南州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工作流程指引》等政策文件,全州共有4家企业进行自主培训自主评价备案,主要集中在磷化工和新材料领域,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与企业生产实际深度融合。搭建跨区域人才培养桥梁,联合广州完成5个广黔技能人才“订单班”招生,促成130名黔南初高中起点毕业生到广州免费就读,今年与湖州合作创办“长兴长青”黔南工匠班,目前正在开展2个班次60人招生工作。积极做好都匀毛尖、水族马尾绣等特色产业专项评价工作。
(二)实施技能人才招引,汇聚发展动能。一是力推“双招双引”。出台高技能人才(团队)认定办法,将技能人才引进分布到重点产业上,今年以来全州共引进技能人才179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6人)、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二是柔性引才聚才。积极探索产才融合、柔性引才用才机制,三年来争取人社部、广州市及省级10余个服务团120余名高层次专家到黔南开展智力帮扶90余场次。今年5月底,成功开展广黔协作“景城融合”发展高层次专家黔南赋能行动,9名广州专家深入荔波县、三都一线实地解决文旅产业发展技术难题10个、提出新思路新措施72条。探索建立州级“人才编制池”引进新型工业化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2名。三是持续赋权引才。紧扣“急需紧缺”导向,持续赋予用人单位引才自主权,依托人博会、自主引才、赴高校引才等渠道,采用“线上线下+全职柔性”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引进(招考招聘)高质量发展所需各类优秀人才1.61万人,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活力。四是优化人才服务。积极落实政府特殊津贴政策,全州医疗、化工、教育、农业等领域11名高层次人才获得省政府特殊津贴荣誉。进一步明确州属高校和公立医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有关政策措施,强化实行总量管理人员与编内人员政策衔接。
(三)深化产教融合,激发发展活力。一是推进实训基地共建共享。黔南州磷化工及新型储能材料产业技术高等技术研究院与贵州磷化集团共建福泉产业园区新型技能人才发展中心,并在福泉职校建成贵州磷化工和新材料职业培训基地,在瓮安职校建成“产教联动中心”平台每年为磷化工企业开展200余人学历提升培训、1000余人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与认定,同时开展校企师资互聘和教师挂职锻炼30余人次,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二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黔南职院在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基础上,2024年和2025年先后新增工业自动化仪表技术专业、化工自动化技术和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系统构建覆盖“工艺设计—智能控制—设备运维—安全环保”全链条的专业群体系。瓮安职校新增化学工艺、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等服务磷化工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为磷化工产业发展提供精准人才支撑。三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福泉职校与企业建立课程学习机制,打破学历与非学历之间的成果转换障碍,员工通过学习《磷化工工艺》课程可兑换为学历教育学分;实现职业技能成绩与课程学习的有效衔接,针对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化工总控工四级及以上)的员工,在《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学习中,允许将所持证书作为依据,实现技能证书课程成绩折算。
二、下步工作打算
结合政协提案建议和职责职能,我局将从以下措施持续推进我州“富矿精开”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保障。
(一)强化技能人才政策设计。结合国家、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要求,围绕“富矿精开”“探、配、开、用”四个环节,研究制定黔南州关于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工作措施,将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全州“十五五”规划重点任务,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整合人社、教育、工信等部门政策资源,全力推进全州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全链条政策体系。
(二)强化技能人才招引力度。一是聚焦磷化工及新材料领域高端技术人才、创新团队,建立重点企业、规上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台账,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在不同阶段对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二是创新引才模式,采用“项目+人才”“平台+人才” 等柔性引才方式,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吸引高层次人才以技术入股、兼职服务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参加各类人才交流活动,在省人才博览会、专项论坛等平台设立黔南专区,举办专场推介会,提升黔南州产业人才吸引力。
(三)强化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一是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根据富矿精开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在现有化工专业基础上,增设精细化工、新能源材料制备等新兴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二是推广“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企业深度参与院校课程设计、教学实践,院校为企业定制化培养技能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三是建立校企师资双向流动机制,选派企业技术骨干到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开展实践锻炼,提升教学与产业实际的贴合度。
(四)深化就业培训联盟改革。一是发挥贵州磷化工和新材料就业培训联盟牵头地区作用,创新构建“政府+院校+企业+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服务清单、需求清单、培育清单、储备清单“四张清单”,创新“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一体化项目培训模式,推动技能人才精准培训。二是积极组织协同全州旅游、轻纺等产业企业、院校机构加入省级联盟架构,共享全省优质培训资源开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技能人才培育。三是整合联盟内实训基地、师资力量,积极开发标准化培训课程和教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活动,聚焦“富矿精开”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开展职业技能评价题库、师资建设,保障技能人才评价,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四是探索推动培训联盟与国内先进化工培训组织合作交流,引进先进培训理念和技术,定期组织技能竞赛、技术交流活动,促进技能人才成长。
再次感谢您对我州“富矿精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我们将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举措,持续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黔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