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关于印发〈关于推动职能部门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黔环综合〔2023〕45号)等要求,我单位2023年度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具体如下:
一、持续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贯彻
(一)及时列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坚持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中共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2023年理论学习中心组计划》,有序抓好学习。
(二)召开党组专题会研究部署工作。2023年6月,召开中共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专题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三)召开党组会学习研究部署工作。2023年1月,局党组会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3年2月,局党组会传达学习唐德智书记在全州社会民生和生态环保领域工作专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委办公厅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2023年9月,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精神;2023年12月,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通过党组会及时学习研究、安排部署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
二、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
围绕人社工作职责,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落实,切实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配合指导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统筹开展全州2023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明确计划安排、招聘要求和组织形式,2023年州直和12个县(市)共计划招聘环境类专业40余人。二是加大自主引才力度。授予引才单位更大的自主权,结合人才实际需求,采取线上线下或赴高校等方式灵活引才,2023年共有10个县(市)和3家州直单位开展了自主引才活动,共计划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环境类专业10余人。三是组织企事业开展集中引才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积极参加第十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其中事业单位提供8个岗位招引环境类专业人才,国有企业提供4个岗位招聘大生态/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领域专业人才。四是持续强化人才服务。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推进东西部人才交流,开展广州市高层次专家智力帮扶、省级专家服务团活动,专家前往瓮安县污水处理厂、贵州凯迪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五是规范岗位设置。指导州生态环境局统一制定县(市)生态环境监测站(中心)岗位设置方案,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内统筹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集中使用,进一步激发工作活力。六是优化岗位管理。将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管理由具体岗位等级比例标准调整为区间比例管控,持续打通专业技术人才的内部等级晋升通道,全力营造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人才培育的良好环境。
(二)指导生态环境等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对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工作。一是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评选表彰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省生态环境厅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评选推荐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州、县(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评选工作。二是根据《省水利厅关于转发〈省绿委办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林业局关于开展贵州省绿化及林长制工作先进评选表彰活动的通知〉的通知》要求,配合州、县水务部门开展评选工作。根据推荐情况,对上报的9名推荐对象进行评选。
(三)有序开展涟江河湖管护、节约型机关创建等工作。一是强化履职,共抓保护,着力解决河湖问题。我局作为涟江河湖管护职能部门,2023年协助州级河长开展巡河3次,积极配合强化治理,合力保护河湖水质。二是认真巩固节约型机关创建。严格实施《黔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日常节能管理制度》《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绿色消费行为规范》,推动单位节能、节水、生活垃圾分类、绿色消费等工作落实,有效提高干部职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完善节能管理和能源计量手段,挖掘节能潜力,推进技术进步,降低整体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四)会同组织部门、纪检监察和生态环境部门对负有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责任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实施问责。2023年以来尚无实施问责情形。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2023年以来,我局认真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距离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步,我局将持续抓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贯彻,强化理论学习;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配合开展好相关表彰工作和人员问责工作。特别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职能职责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引才平台。持续拓宽企事业单位引才渠道,激发企业等市场主体引才“主力军”作用,聚焦生态环境类人才引进、培养发展弱项短板,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工作,不断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二是加大高层次引才力度。充分发挥好事业编制引才聚才的“蓄水池”作用,助力我州生态环境重点企业、产业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三是做好专家服务项目后续跟踪。利用省级专家服务团到瓮安县污水处理厂、贵州凯迪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开展服务活动机会主动牵线搭桥,引导项目单位主动和服务专家联系,争取和专家建立长期合作机制。